國幼班的活動—社區之美
親愛的家長:
園所幼兒來自原住民族群及閩南族群等,各族群融合本園採單元統整教學嘗試課程轉型為在地化課程,以幼兒生活的社區鄰里部落為探尋的出發點,將社區臨近的社區資源皆納入課程以豐富幼兒的學習希望幼兒能透過學習更愛鄉愛家。所以不知道各位家長有看見這學期在教學方面的改變嗎?這學期加入更多科學活動,讓孩子可以藉由做的過程中學習新的事物。也將寶島玩透透以及海邊的生活變成一個單元,多依據幼生的發展特質自行研發在地化教材;以豐富多元化的動手做學習環境取代讀寫算的傳統教學;充分運用學習區鼓勵幼生自發性遊戲的行為,就能落實「以幼兒為學習本位」的教學模式。如此「思想全球化,行動在地化」,就無須赴西部學習,仍能培養一位自動自發思考創新、自律合作的「新人類」。
「我們能為孩子做什麼?」,也許幼兒教育、照顧、及教師專業成長的深耕可以做為思考的方向。每個人孩子生長的地方都是特別的,引領孩子學習對自己社區的探索,了解自己居住環境的獨特性。也透過實際帶孩子參訪社區,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居住環境,也懂得欣賞自己居住環境的優點、自己的文化傳統、自己特殊的語言,更希望能藉由探訪身邊的人、事、物中,期許每位孩子都能成為一位愛家、愛鄉、愛社區、欣賞自己家鄉特色的孩子,這就是學校落實在地化教學的終極目標。
南竹湖社區的美需要自己親身走過才能體會到~欣翔媽媽帶著孩子們去探險
♥在語文區方面:我們講了關於〝兒子的大玩偶、放天燈、太陽餅
的傳說、班班的地盤、我希望我也生病、先左腳再右腳、小白還是小黑、我抓到魚啦、獅子家族〞等故事,我抓到魚啦這本故事書,我們大人都知道,在長濱這邊著名的就是海鮮,所以藉由上課時間帶孩子去看太平洋海上的船隻,也再教室裏面佈置很多漁船出海、漁船卸貨…等圖片,讓孩子認識到屬於自己故鄉的特色以及家人辛苦捕魚的情形。我們也教了”來去台東”這首屬於臺東地區在地化課程的歌曲,由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裡面,由一開始聽到的火車聲,讓孩子了解台東是一個觀光重鎮,台東的好山好水可以讓很多的觀光客慕名而來,而觀光客要來台東玩,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車或是汽車,也經由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對於火車有著濃烈的興趣。
♥在工作方面:因為搭配到運動會活動,所以我們做了〝運動會海報〞、〝黏土釋迦〞、〝可怕的蛇〞、〝社區景觀〞,”社區景觀〞讓孩子們思考從學校到自己的家裡會經過哪些景點,其他小朋友的家裡是住在哪邊,以學校為中心點擴散出來的道路,是孩子們玩耍嬉戲的道路,所以社區特殊景點對他們來說是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而〝黏土釋迦〞是思考很久之後,認為它是最能代表台東的特色,台東特有的氣候環境,以利於釋迦的生長,這是和孩子討論出最具台東特色的東西,且孩子都有吃過釋迦,用粘土捏塑而成的釋迦,代表孩子對這特產的喜愛。這大概是我們三月份進行的活動,當然並沒有很詳盡,但大概讓爸爸媽媽了解一下,這一個月我們過的相當豐富,也期待四月份在地化課程之~海洋探索,能有更多豐富的東西與爸爸媽媽們分享。
留言列表